公司文化
职工活动

夫妻财产协议的误区

日期:2009-09-27 点击数: 来源: williamhill体育在线平台

订立夫妻财产协议,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以约定方式排斥法定共有制适用的权利。由于法律对约定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规范和引导,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的约定,存在着法律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在财产协议中约定放弃继承权。
  严格来讲,财产协议本身只是对双方财产的权属进行明确,一般不涉及其他问题,但当事人在自由约定时,往往关心的是对方对某些财产权利的放弃。这种情况在再婚的人群中尤为多见,由于再婚的夫妇考虑到各自子女的继承问题,双方往往想通过夫妻财产约定来限制对方及其子女对自己财产的继承权。例如一对再婚的夫妻在财产协议中这样约定:
  甲和乙二人于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均属再婚。结婚后分别买了房产。为防止子女们将来继承财产时发生纠纷,经二人协商达成如下协议:某房屋产权属于甲所有,乙及其子女对该房产没有任何权利。以甲名义在银行的存款,归甲所有,乙不要任何权利。
  这样约定的问题是:乙承诺对甲的房产没有任何权利中的权利,包括甲死亡后,乙对甲的合法继承权。而继承权的放弃在财产协议中进行预先约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继承权开始的时间为被继承人死亡之时,事先的放弃没有任何法律效力,这种约定在夫妻财产协议中属于无效条款。甲如果想将自己的房产留给自己的子女,甲可以通过夫妻财产约定,将房产的所有权明确为个人所有后,另立遗嘱将该房产指定留给自己的子女。
  明确这一点,对于以解决子女继承问题为目的订立夫妻财产协议的夫妇尤为重要。因为如果甲通过和乙订立前述协议,以为自己子女的财产继承问题得到了保障,而忽视了遗嘱的订立,则一旦甲亡故后,乙对继承权的问题不表示放弃,前述的权利放弃约定,对乙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 
  误区二:房屋、贵重物品只明确了个人所有权,忽视了法律对个人财产转化为共同财产的规定。
  有的当事人注意到对婚前个人财产的保护,和婚后个人财产范围的约定,但并未注意到法律对个人财产转化为共同财产的规定,从而使双方的约定不能实现保护自己的初衷。如这对夫妻约定:A和B于某年某月某日结婚,A于婚前(某年某月某日)贷款60万元人民币,购买二居室一套,已付首期3万元,余款以双方共同收入偿还,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
  在这份约定中,虽然A、B双方明确了房屋的产权归属,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六条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由于A和B未在财产协议中,对此条款进行明确约定,所以不能排除上述条款的适用。A与B共同生活8年后,该房产从法律上就自动转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不再是A的个人财产了。
  误区三: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有的当事人在夫妻财产协议约定中,过于强调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而让对方自愿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而对方往往摆出宽容、大度的姿态,一应俱全。如:
  婚后王某的所得归王某个人所有,李某的所得属共同财产。婚后双方的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
  这是一份显失公平的协议。王某通过夫妻财产协议将自己的财产列于夫妻共同财产之外,而将对方的婚后所得作为共同财产,使自己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尤其在双方对外债务的约定上,李某实际上不享有独立的个人财产,只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共有人。由于共有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分割,实际上还是要由夫妻的共同财产清偿张某个人的债务。
  由于法律上未对夫妻财产协议的订立有诸如合法性审查等特别的要求,涉及夫妻人身关系的财产协议又不能适用合同法,因此,这种违反公平原则的协议,也不属法律所强行禁止,当事人双方如均对上述约定表示同意,也是不违反婚姻法的规定的。
  但问题是这种约定的倾向是不值得提倡的,约定内容的不平等,势必造成双方在发生矛盾时,对约定本身的争执,从而使约定成为争议的焦点,违背了立法者消除予盾、预防纠纷的立法初衷。